首页 > 最美乡医
临沂最美乡医张德庆:三代行医创新不忘初心
2020-06-29 已浏览:474次  

    “都知道在院东头镇有个张郎中,有个头痛脑热,找他准没错。”村民们话里的“张郎中”就是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院东头村卫生室的张德庆大夫。张德庆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百姓口碑,离不开他20多年里的辛勤付出与执着守护。

  从提着灯笼看病到微信上问诊,传承下来的是坚守

  爷爷张道立身为战地卫生员,不惧艰险,在枪林弹雨中为战士们包扎伤口;父亲张在吉手提灯笼,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为村民们送去草药。那年,青春年少的张德庆从老父亲手里接过那盏笼灯,也接过了父亲肩上的嘱托。

  与祖辈、父辈不同,张德庆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服务内容没有变化,服务的方式却在变化。”

  2016年10月的一天,张德庆吃过晚饭,微信上就收到了一条“刘家大小姐”的求救信号,“我家刚满月的宝宝拉肚子,怎么办,真是急死人了。”在张德庆详细询问了宝宝的情况后,给出了“喂奶的时间缩短一半,次数增加一倍”的回复。

  第二天,当“刘家大小姐”发来了“张大夫,谢谢您,宝宝情况好转了”的消息时,张德庆才算完成了一次“微信问诊”。随着“微信问诊”的村民越来越多,张德庆心里明白,提着灯笼看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掌上微健康”、“妈咪宝贝伴侣”微信公众号成功上线,“院东头健康管理和预约诊疗群”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有了这三个平台,张德庆可以随时随地和患者进行交流。

  现在,“掌上微健康”、“妈咪宝贝伴侣”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已经超过了600人,“院东头健康管理和预约诊疗群”也达了100多。

  最挂心的是村民们的病痛,付出已成为一种习惯

  在田家峪村,村民肖世增已经干了大半天的农活,却还没有休息的意思,“要是以前,胸闷得厉害,这些活都得媳妇一个人干,这可真得感谢张大夫了。”

  回想起之前,肖世增感慨不已,“那个时候,去了好几家医院,花了几万都没有找到病根,听说张大夫点子多,就去试试。”张德庆在受条件限制无法接治的情况下,甘愿做向导,请假带着肖世增到北京接受治疗。

  长时间乘车很容易让肖世增再犯病,张德庆就一直观察着。为了第一时间见到北京的专家大夫,张德庆凌晨一点就陪同肖世增去排队挂号。为了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张德庆带着肖世增就诊了两家医院。知道肖世增家境困难,每到吃饭结账的时候,张德庆总是抢着付钱……在北京奔波了3天,张德庆终于为肖世增找到了最佳的治疗方案,成功根除了疾病。

  近20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病痛是张德庆最挂心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腊月的一个夜晚,村民马玉兰因剧烈腹痛,到卫生室急诊,病人刚到就出现了休克症状。根据多年行医经验,张德庆判断可能是异位妊娠引起的内出血。时间就是生命,他当机立断,立即安排病人转镇卫生院治疗,他一边联系镇卫生院做好准备工作,一边联系车辆,并陪护病人一同前往。

  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病人转危为安,他悬着的一颗心安然放下,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多。张德庆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张德庆还积极组织义诊,定期去县社会福利中心看望孤寡老人,参与献血等公益活动,他先后无偿献血8次,仅一年就献血2次。

  20年总结出十个“精准”理念,成就了行业标兵

  2016年10月6日,院东头村村民谭霞领着女儿,急匆匆地走进行了张德庆的卫生室。“张大夫,俺闺女听不清声音,马上就要开学了,你快给看看吧。”

  “这里感染挺严重,咱这个卫生室还不具备治疗条件。”张德庆在案台上写下了一串电话号码,递给了谭霞,“这是咱城里医院专家大夫的电话,您这就领着孩子去找他吧。”“有了个这电话俺就不愁了。”

  村卫生室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是离村民最近的看病场所。张德庆深知村级卫生室重要性,可如何发挥好村级卫生室的作用?20年里,张德庆总结了服务于全生命周期的十个“精准”理念。像谭霞女儿的病例,就是张德庆运用“精准分级”理念的一次实践。

  除了精准分级理念,在十个“精准”理念里还包括着精准宣教、精准建档、精准孕育、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用药、精准护理、精准调理(保健)和精准终怀。

  张德庆以公众号、微信群、宣传册等平台实施精准宣教,并对每一位来就诊的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依托着村民健康档案“大数据”,张德庆在计划生育、疾病预防、科学诊断、合理用药等方面实施精准服务。

  现在,十个“精准”理念已经成为张德庆的行医标准,成为了一种工作习惯和行动自觉。回望20多年的行医路,张德庆始终在不断创新,不断地寻找着一种更加适合当下乡村实际的医疗服务方式,但是,医者仁心未变,张德庆朴实地说,“在需要我的地方发挥价值,这辈子值了!”

来源:齐鲁财富网

责编:戚国华

编审:刘俊程

热点推荐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