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一
首先感谢大家对《泥瓦匠》的支持。特别是对本书创作修改提出宝贵意见的朋友,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泥瓦匠》的书名,读过初稿的读者建议有:《蜜蜂之歌》、《杨柳湾》、《杨柳湖畔的故事》等。
《蜜蜂之歌》能表达本书的主题,“蜜蜂”就是建筑工人的化身。书中的《蜜蜂颂》和《泥瓦匠之歌》既是本书的主题曲,也是本书所要揭示的精髓,它唱响的就是建筑工人的魂。
《杨柳湾》既是地名也有诗情画意。书中描写的泥瓦匠都是从柳树湾村和杨树湾村走出去的,书中的故事都与柳树湾村和杨树湾村的人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杨柳湖畔的故事》概括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故事的内容。是一个浪漫而富有色彩的名字,仿佛一位老人坐在湖边娓娓动听地讲着发生在湖畔的故事。“畔”字可以理解近在湖边,也可以辐射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因为故事的内容总是和杨柳湖畔的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上建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犹如端来一盘珍珠,个个闪光发亮,难以取舍。正所谓“真知灼见”,以待时日吧。
关于《泥瓦匠》的写作动机:1980年以后,城市建设在中华大地上刮起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旋风,一幢幢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地面,像森林一样覆盖着城市里的每一片空地,拓展着城市的雄伟与辉煌。这些巨大的成绩是什么人创造的呢?是建筑工人,是泥瓦匠。我的叔父是某国企建筑公司的经理,我因此经常出入于建筑工地和施工现场,耳闻目睹了建筑工人的艰辛和为城市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他们为城市建设呕心沥血,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为城市建设献出了生命。他们用双手和智慧编织着城市的锦绣;他们用勤劳和勇敢诠释着城市建设的不易;他们用鲜血和热泪描绘着城市的色彩。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我,他们的执着感染着我,他们对人生的追求激励着我,所以我要写他们,我要讴歌他们,因为他们是和平建设年代最可爱的人,我要将他们的英雄事迹颂扬并铭刻在人们的心里。
这就是我写《泥瓦匠》的动机和初衷。可是建筑行业是很枯燥的,写来写去就是图纸、现场、测绘仪,砖瓦、沙石和水泥,钢筋、模板、混凝土。要写出建筑工人的魂,泥瓦匠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就必须将人物置于故事之中,将故事的发生、发展置于矛盾之中,将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置于具体事件之中,于是就有了柳树湾的泥瓦匠等人物,有了杨柳湖、有了雍州、雍川这样的故事发生地,从而演义出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来刻画和表现泥瓦匠,来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
故事情节和故事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但人物原型大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中,希望读者不要对号入座。
《泥瓦匠》2011年8月22日在陕西宝鸡开始点击键盘,历经陕西铜川、甘肃酒泉、陕西陇县等建筑工地实际体验,2015年12月13日在陕西凤翔完稿收屏,历时四年多时间,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承蒙读者的厚爱,诚惶诚恐,非常感谢。作品不足之处诚恳批评指正。
二
看到原稿的不少朋友询问碧玉、紫藤的结局,原本想以梦将更大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朋友,为了满足大家的渴望,我只好再写几句,祝愿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
......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欧阳春坐在杨柳湖畔钓鱼,他抡起钓鱼竿完成了一个潇洒的摔钩动作,鱼钩被远远地抛向湖中,钩落处泛起一圈涟漪,钩饵慢慢沉了下去,只留下小小的红色的浮球在水面上飘动。他一手持钓鱼竿,一手摸着下巴上零星发白的胡茬看着碧玉、紫藤荡着一叶小舟在杨柳湖畔的荷花丛中穿过,木桨的击水声和着她俩的笑声在湖面上荡漾,水中倒映着闺密俩略显发福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