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种文强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显著攀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骨质疏松症成为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被称为“寂静杀手”。我国测量骨密度的大样本流行病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年龄标准化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 6.46%和29.13%,目前我国现有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超过1000万,女性超过4000万。临床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两种,原发性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I型) 、老年骨质疏松症( II 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西医目前主要采用钙剂、二磷酸盐、性激素、降钙素等药物治疗,但依然存在疗效不甚理想、副作用较大、价格高等问题,故而寻求有效的中医药疗法对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属于中医学“骨痿”“虚劳”“骨痹”等的范畴,近年来中医疗法(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面应用广泛,获效较好。
1、什么原因?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目前中医认为骨质疏松以肾虚为本,脾虚为标,血瘀为病理产物和加重因素。
1.1肾虚为本
中医学认为,肾和骨有密切联系,早在《内经》中已有明确的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医经释义》曰:“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表明肾、骨、髓之间有着紧密的生理联系。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虚精亏则骨髓空虚,出现腰膝酸软、行动困难等表现。
1.2 脾虚为标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 化之源,主四肢肌肉。脾气亏虚,则水谷精微化生不 足,肌肉骨骼失于濡养,导致骨骼失养、活动不利而 形成骨质疏松。《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病而四 肢不用何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 得廪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说明脾虚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因病机。
1.3 血瘀为病理产物和加重因素
骨质疏松症大多因年老脏腑衰退,气血虚衰,运行失常,导致气滞血瘀,痹阻筋络,筋骨失于濡养。肾精不足,气血亏虚, 血液运行缓慢;肾阳虚衰,命门火衰,寒凝阻滞血行;肾阴亏虚,内热煎灼,血液黏稠均会造成血瘀。
2、治疗方法
中医临床实践指出,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总的原则是防重于治,有效的早期干预,可以预防其发病,阻止其传变以及病后防止病情加重。“治未病”思想作为中医学特色和优势理论,不仅将现代预防医学“三级预防”部分囊括其中,还增加了防病养生,病后康复等保健方法。在饮食起居,涉身防病以及精神调养方面,“治未病”思想更胜一筹,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变防渐。
2.1辨证论治
2.1.1补肾益精法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气、肾精充足,则阴平阳秘,骨健髓满。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之本,骨骼的变化是标,因此骨质疏松症需以补肾益精为主要治法。中医学对于补肾益精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肾阳虚证,病机为肾阳不足,骨骼失于温煦、濡养。具体表现是腰背冷痛,酸软乏力,甚则驼背弯腰,活动 受限,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尤以下肢为甚,小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弦。常采用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熟地黄、肉桂、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当归、杜仲、菟丝子、巴戟天、骨碎补、三棱等,加减:虚寒证候明显者,可加用仙茅、肉苁蓉、淫羊藿、干姜等以温阳散寒。有研究表明,右归丸可提高骨密度, 改善骨代谢水平, 并可降低脆性骨折发生率, 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肾阴虚证 病机为肝肾亏虚,阴精不足,骨骼失养。具体表现是,腰膝酸痛,膝软无力,下肢抽筋,驼背弯腰,患部痿软微热,形体消瘦,眩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男子遗精,女子经少或经绝,舌红少津,少苔,脉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填精壮骨。汤剂: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骨碎补,续断,淫羊藿等加减:阴虚火旺证明显者,可加知母、黄柏;疼痛明显者,可加桑寄生补肾壮骨。
2.1.2 补益脾肾法
本型病机为脾虚不健,脾精不足,则肾精乏源,骨骼失养。临床表现为腰髋冷痛,腰膝酸软,甚则弯腰驼背,双膝行走无力,畏寒喜暖,纳少腹胀,面色萎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常采用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治疗。山药,茯苓,白术,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牛膝,淫羊藿,骨碎补,杜仲,菟丝子,甘草等。
2.1.3 活血化瘀法
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多虚多瘀,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肾虚血行无力,血瘀的病理状态导致营血运行缓慢,营养物质无法正常濡养筋骨,而瘀血的形成又使这一过程更加严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骨因为此恶性循环无法得到有效的充养,日久则失养而废痿不用,发为骨痿故而活血化瘀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法则。临床常表现为骨节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筋肉挛缩,骨折,多有外伤或久病史,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弦。常采用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进行治疗。秦艽,羌活,香附,川芎,桃仁,红花,当归,没药,牛膝,地龙,甘草等。加减:骨痛以上肢为主者,加桑枝、姜黄;下肢为甚者,加独活、防己以通络止痛;久病关节变形、痛剧者,加全蝎、蜈蚣以通络活血。
2.2 针灸治疗
近年来针灸疗法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已被临床广泛验证,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可以发挥疏风通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调补脾肾的功效。研究发现,针刺不仅可以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不同种及不同量的激素来刺激骨细胞的吸收和形成,如上调雌二醇的含量、促进性激素的分泌,调节钙磷代谢水平从而加速骨细胞的形成,提高骨密度。而且能够通过体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和抑制,来调整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最直观的影响体现在骨形态学表现及骨生物力学的变化上,针刺治疗后,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增加,骨小梁数量增加,排列清晰有序。身体力线发生改变,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的情况得到改善,且针灸疗法费用较低,操作方便,副反应少。
2.3中医传统功法
中医认为,合理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改善肢体的柔韧。《医效秘传》言: “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运动可以促使阳气升发。我国传统的祛病健身法众多,八段锦即是其中之一。八段锦对于改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推选的健身气功法,八段锦结合中医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通过外展、内收、屈伸、旋转等方式促进人体各个部位的骨骼、肌肉、韧带、关 节的多角度活动,通过将刺激所得的应力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进而刺激成骨细胞活化,促进损伤的成骨组织修复,改善骨组织结构及形状,从而有效的增加骨量及骨质状况,提高骨强度,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温馨提示,八段锦虽易学易用,但也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定合理规范的锻炼方案。
赵军主任认为,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本病的科普宣教到中医个体化方案治疗可以逐步减少我国逐年递增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人数,减轻患者的病痛和经济负担,使老年人可以尽情享受退休生活。另外,预防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方案因其个性化的特点,还请各位患者前往专科医院进行就诊。最后,赵主任温馨提示,本病预防固然重要,但倘若不甚骨折时,不应执念于保守治疗,手术方案亦可为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现将西安市中医医院创伤关节一病区近期治疗的2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情况介绍如下:
案例1:患者贠奶奶,82岁,因骑三轮车不慎摔倒导致左髋部剧烈疼痛伴活动受限,痛有定处,经门诊行影像学检查,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赵军主任认为,患者已步入耄耋之年,且伴有重度骨质疏松、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慢性肺炎、肺间质性增生、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等基础病,若因患者高龄而采用保守治疗,贠奶奶则需要长期卧床治疗,但随之而来的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则会给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经与患者家属密切沟通,赵主任提出目前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就是“左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最终在麻醉手术科的全程协作下,创伤关节一病区赵军主任、贺麟桀住院医师、王倩住培医师组成的手术团队通力协作下,快速顺利的完成了左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术后中医护理贠奶奶因伴见四肢冰凉、腰背酸软无力,小便频数,脉沉细,故配合右归丸加减补肾阳、壮筋骨以疗骨松、续折断。熟地黄15g、肉桂12g、山药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当归20g、杜仲15g、菟丝子15g、骨碎补12g、仙茅12g、淫羊藿12g、怀牛膝12g,七副,水煎服,两饭后服用。
术后第3天,贠奶奶精神状态转佳,左髋部已经没有明显的疼痛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非负重功能锻炼,得到了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案例2:张奶奶 92岁,因凌晨下床关灯不慎摔伤,当即觉左大腿疼痛、活动受限,由120送至我院,急诊以“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收住创伤关节一病区,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因为张奶奶合并有骨质疏松症20年、脑梗后遗症、心脏病等,经科室一致讨论最终决定为张奶奶行“左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在赵军主任、张斌主任以及穆晨晨住院医师、贺麟桀住院医师的努力下,手术获得圆满成功。术后查房张奶奶在骨折伴有疼痛的的基础上面部和下肢瘀点瘀斑、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曲张,脉涩,张斌主任遂遣方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12g、独活12g、川芎12g、桃仁12g、红花12g、当归20g、没药12g、牛膝12g、地龙10g、桑枝15g、姜黄12g、甘草6g。七副,水煎服,两饭后服用。
术后三周张奶奶可以在助步器的辅助下下地活动训练。
参考文献:
[1]谢雁鸣,宇文亚,董福慧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摘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07):1886-1890.
[2]王立红,张跃,白璧辉等.中医传统运动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现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08):1086-1091+1099.
[3]郑斌,阮国辉,嵇辉.中医辨治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8,50(07):78-81.
赵军:主任医师,创伤关节一病区主任兼创伤组组长。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学专业。拥有陕西省卫健委首批认定的具有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资质。
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预防医学会骨关节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关节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医师分会委员、西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方圆工程关节病科普巡讲专家团成员、中国《天使不折翼关爱医生》健康巡讲组成员、骨质疏松秦岭论坛委员、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团讲师、陕西电视台《健康好生活》栏目以及陕西广播电台《有医说一》和《都市养生堂》栏目特邀嘉宾。
主持或参与研制骨伤科院内制剂4种,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10余篇,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3项,荣获西安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擅长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半髋置换及关节镜手术、创伤四肢骨折及骨病手术等;足拇外翻微创手术是我科室品牌技术;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骨与关节疾病、半月板运动损伤;股骨头坏死和膝骨关节炎阶梯化治疗;骨质疏松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
种文强:住院医师 医学硕士,西安市中医院创伤关节一病区,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陕西省科技厅项目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擅长采用针灸、中药等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髋膝关节滑膜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肩关节周围炎、肩袖损伤、腱鞘炎、网球肘等骨关节疾病。
来源:创伤关节一病区
编审:刘俊程
编辑:王芳玲